3月22日,廣西植物研究所“國家苦苣苔科植物種質資源庫”團隊以Actinostephanus (Gesneriaceae),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from Guangdong, South China為題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發表了中國苦苣苔科一新單型屬——輻冠苣苔屬Actinostephanus F.Wen, Y.G.Wei & L.F.Fu的研究論文,廣西植物研究所溫放研究員、辛子兵助理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韋毅剛研究員、符龍飛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科技計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中國科學院戰略生物資源能力建設、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廣西喀斯特植物保育與恢復生態學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等項目的資助,同時得到了廣東恩平七星坑省級自然保護區、安徽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園的大力支持。這是繼該團隊2010年發表凹柱苣苔屬Litostigma Y.G.Wei, F.Wen &M.M?ller、2020年發表折筒苣苔屬Michaelmoelleria F.Wen, Y.G.Wei & T.V.Do以來發表的第三個新屬,極具學術價值和科研意義。
該研究利用基因組淺層測序手段組裝獲得葉綠體基因組數據,用于系統發育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該新屬隸屬于苦苣苔科長蒴苣苔亞科芒毛苣苔族細蒴苣苔亞族,在親緣關系上與線柱苣苔屬Rhynchotechum Blume、短筒苣苔屬Boeica C.B.Clarke、細蒴苣苔屬Leptoboea Benth.近緣(圖1),但從形態上,以該新屬獨特的碗狀且輻射對稱的花冠、短橢圓形且硬質并密被帖服長柔毛的果實、宿存的花萼和花柱可以將4個類群很好地區分開。目前,該新屬已知一種,即輻冠苣苔Actinostephanus enpingensis F.Wen, Y.G.Wei & Z.B.Xin,分布于廣東恩平七星坑省級自然保護區林下。經過多次野外實地考察發現,該種在保護區內分布種群數量較多,生長狀況良好,其瀕危等級按照IUCN的評價標準,目前被評為無危(Least Concern, LC)。
中國植物學家對苦苣苔科植物的研究歷史可追溯至1935年,廣西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陳煥鏞教授為該研究領域的奠基人。由于多種原因,廣西植物研究所曾一度缺失了對該科植物的研究。后來,經過該所多個團隊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再次奠定了廣西植物研究所在該科植物分類研究和保育研究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目前,廣西植物研究所集“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苦苣苔專業委員會”(廣西植物研究所為主任單位)、“國家苦苣苔科植物種質資源庫”(國內首個且目前唯一)以及“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包括貴州、深圳、安徽、上海分中心)等苦苣苔科植物研究領域的權威機構于一身,成為我國苦苣苔科植物研究、保護和保育的重要基地,指導全國相關機構開展有關工作,引領著我國苦苣苔科植物的保護、科研、科普和產業發展。
文章鏈接:https://phytokeys.pensoft.net/article/80715/
圖1.輻冠苣苔Actinostephanus enpingensis F.Wen, Y.G.Wei & Z.B.Xin葉綠體基因組結構圖
圖2.輻冠苣苔Actinostephanus enpingensis F.Wen, Y.G.Wei & Z.B.Xin的植株及野外生境
圖3.輻冠苣苔Actinostephanus enpingensis F.Wen, Y.G.Wei & Z.B.Xin的形態特征
【撰稿:歐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