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區科學備課組教師到我院開展科學課備課交流活動
發布時間:2021-11-16 09:28:00
來源: 海洋中心
瀏覽量:
為了學習了解廣西的生物多樣性,更好的指導教師開展小學科學課教學活動,南寧市青秀區第一、二片區科學備課組的全體教師成員共120人,分別于2021年10月14日和11月11日到我院開展科學課備課活動。
在我院海洋中心陳默副研究員的帶領和講解下,科學備課組的教師們參觀了我院生物研究所的生物標本館昆蟲展廳及脊椎動物展廳。陳默向科學課教師介紹了具有廣西特色的昆蟲和脊椎動物標本,包括中國國蝶——金斑喙鳳蝶、華南虎、白頭葉猴、黑葉猴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標本的來歷和制作過程。隨后海洋中心農志文帶領老師們參觀了我院院史展廳,詳細介紹了我院40年來的發展和改革歷程,以及我院在生物技術、海洋、植物以及新型研發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參觀生物所標本館

參觀院史展廳
隨后科學備課組教師在三樓會議室聆聽了我院科學教育與傳播中心黎曉亞老師的《廣西自然現狀》講座,講座針對廣西區桂北、桂中的高山地形和桂西南喀斯特地貌,詳細講述了不同的自然環境下生長和生活的獨特動植物物種,通過元寶山冷山、瑤山鱷蜥、蜆木、東黑冠長臂猿等瀕危動植物的舉例體現廣西的生物多樣性情況。海洋中心陳默通過《海洋生物多樣性》講座,介紹了北部灣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濱海生態系統的生長和保育情況,通過舉例中華白海豚、布氏鯨、中華鱟等旗艦物種說明廣西優越的海洋生態環境。

黎曉亞《廣西自然現狀》講座

陳默《海洋生物多樣性》講座
講座后,青秀區科學備課組的教師和我院科技處、科學教育與傳播中心、海洋中心的相關人員就廣西如何可以有效、高效的開展科學課程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南寧市特級教師黃賢群老師代表青秀區科學備課組全體教師們對我院為科學教師搭建的學習和交流平臺表示感謝,通過參觀和學習豐富了廣西生物多樣性的知識面,也表達了今后開展常態化交流的意愿和意向,并愿意帶領學生到我院開展更多的課外學院和拓展活動,促進廣西科學課教育的發展。我院科技處和科學教育與傳播中心的相關人員表示,今后可以通過科普進校園的方式在青秀區的各所學校開展更多的科學教育活動,同時希望將與青秀區科學教師的交流互動經驗向南寧市其他片區進行推廣和合作,共同促進南寧市和廣西的科學課程的開展。

我院科技處柯珂發言

青秀區第一片區科學備課組教師

青秀區第二片區科學備課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