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協公布了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共有800家單位,其中廣西24家,桂林植物園為其中之一。
中國科協于2021年10月啟動本次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申報認定工作。由廣西科協推薦,桂林植物園對標申報要求,制作并上傳了152頁的申報書和介紹視頻,詳細完整的展示了2018-2020年開展科普教育工作的情況,后經中國科協初評、終評和公示等程序,最終獲批認定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桂林植物園全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桂林植物園,由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先生和鐘濟新先生創立于1958年,是中國科學院早期建立的十大植物園之一。桂林植物園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與廣西植物研究所實行一體化建制,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廣西豐富的石灰巖植物資源,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布局及中國科學院的學科布局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唯一以石灰巖植物資源遷地保護為目標的綜合性植物園。目前,桂林植物園已建成了裸子植物區、棕櫚蘇鐵區、珍稀瀕危植物園、杜鵑園、金花茶園、竹園、桂花園、廣西特有植物園、喀斯特巖溶植物專類園、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示范園、苦苣苔展示區、秋海棠展示區等專類園區?,F已引種保存植物5100多種,其中包括遷地保護的國家珍稀瀕危植物400多種,被譽為“國家戰略性植物資源貯備的活體基因庫”和“壯鄉植物王國”。
作為植物科普和宣傳的重要窗口,桂林植物園認真踐行科普教育的公益職責,除本次獲批認定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外,還曾于1999年被中國科協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教育廳和自治區科協認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被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聯合命名為首批“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范基地”,2002年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國科協聯合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18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桂林植物園結合自身特色,充分利用好園內設施,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積極宣傳普及植物科學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對引導公眾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助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桂林植物園裸子植物區
桂林植物園蘇鐵區
桂林植物園珍稀瀕危植物園
桂林植物園杜鵑園
桂林植物園百竹園
桂林植物園苦苣苔保育中心一角
桂林植物園秋海棠展示區
桂林植物園科技活動周科普活動掠影
【撰稿:歐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