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植物研究所
發布時間:2019-11-01 10:53:00
來源:
瀏覽量:
廣西植物研究所位于桂林市雁山區,1935年由我國現代植物學奠基人陳煥鏞先生創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1952年隸屬于中國科學院,1996年接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全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1958年建立桂林植物園,與廣西植物研究所實行所園一體制管理。
研究所主要在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植物化學、植物資源學、植物遺傳育種與引種栽培、植物保育與園林植物學等學科領域開展研究?,F有植物資源與植物地理學研究中心、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中心、特色經濟植物研究中心、園林園藝研究中心、生物技術與野生珍稀植物保育中心等6個研究部門;一個館藏近50萬份標本,躋身全國十大植物標本館之列、華南第二大的標本館—廣西植物標本館(國際代碼:IBK);“廣西植物功能物質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廣西喀斯特植物保育與恢復生態學重點實驗室”兩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獼猴桃良種培育中心”和“蘭花良種培育中心”兩個自治區級良種培育中心;以及“廣西喀斯特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恢復生態學”自治區級國際合作基地、“天然產物開發利用研究”院士工作站、“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及植物資源持續利用”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喀斯特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與世界苦苣苔協會共同建立的“中國苦苣苔植物保育中心”、國際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研究網絡唯一的喀斯特臺站——“北熱帶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監測站”和廣西首座“人工林生態學效應綜合科研野外觀測塔”等科研平臺。研究所擁有大型儀器60余臺套,儀器設備價值逾4000萬元。創辦的《廣西植物》期刊是我國植物科學領域重要的學術期刊,在國際植物學研究領域有一定影響。
全所現有在職職工2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85人,研究員25人,副研究員52人,博士38人,碩士72人。引進八桂學者1名,廣西特聘專家1名。目前,全所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10人、廣西優秀專家2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8人、桂林市拔尖人才1人。與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桂林旅游學院等高校建立包括植物學、作物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藥學、園林景觀設計等專業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十二五”期間,研究所共獲得科研項目420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或基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36項;廣西區攻關、廣西區自然科學基金等162項。共發表科研論文715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72篇;出版專著15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6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項。獲各級科技獎勵32項次,其中獲得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廣西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派出40名專家到貧困縣及相關企業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服等扶貧幫困工作,為地方各級領導干部及群眾培訓2000多人次。
目前,廣西植物研究所正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廣西重大需求,面向廣西國民經濟主戰場,圍繞國家戰略植物資源儲備、區域生態安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等戰略需求,結合廣西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產業發展優勢,堅持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并舉,努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水平先進和較大影響力的地方一流科研院所,力爭成為中國-東盟植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植物物種戰略資源儲備與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及科學知識普及的國家基地,成為地方經濟建設、扶貧攻堅的重要技術源頭。
單位網站:http://www.gxi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