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1-11-18 15:37:00
來源: 海洋所
瀏覽量:
廣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78年,原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隸屬廣西科學院,從事海水種苗繁育和海水養殖三十多年,是區內最早進行海水種苗培育研究和生產的科研單位之一。2000年歸類為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2004年轉制成國有科技型企業,2020年7月1日更名注冊為廣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廣西海洋研究所是集科研、開發、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機構,下設的“廣西海水養殖技術中心”為自治區科技創新“金源單位”,“廣西海水養殖新品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北海市鋸緣青蟹良種場”和“廣西北海市方格星蟲良種場”為省級良種場,“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為國家級漁業種業示范場,“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研究所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也是“北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海洋農業科研中心”。2019年廣西海洋研究所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廣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土地總面積194畝,建有占地面積160畝,集育苗、中培和養殖示范于一體的、設施完善的海水養殖中試基地,總育苗水體20000m3,池塘面積65畝,實驗室、微藻保種室、培訓室、職工宿舍、辦公室等房屋建筑總面積2800m2、濾水蓄水池1300m2;擁有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100多臺(套),所部辦公實驗樓1700平方米。全所在職員工45人,專業技術人員3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11人、中級職稱17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廣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自轉制以來,共承擔國家和自治區科研項目189項,取得各類科技成果獎、進步獎23項,其中自治區科技進步獎6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自治區技術發明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累計發表論文273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8項,具有很強的科研和開發實力。
廣西海洋研究所擁有一批長期活躍在海洋水產科學和應用技術開發第一線的科技人員,主要從事北部灣地方特色海水經濟品種的人工苗種繁育和健康養殖技術開發,這些年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自主研發的海水養殖新品種有:方格星蟲(沙蟲)、青蟹、獺蛤、牡蠣(大蠔)、石斑魚、中國鱟、馬氏珠母貝、織錦巴非蛤(花甲王)、鈍綴錦蛤(沙包螺)、方斑東風螺(香螺)、中華烏塘鱧、卵形鯧鲹(金鯧魚)、文蛤(車螺)、紅螯螯蝦、糙海參、花刺參等,其中方格星蟲人工繁育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率先實現了規?;?;青蟹、中國鱟、大獺蛤、織錦巴非蛤、中華烏塘鱧等多個品種的人工育苗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方格星蟲、鋸緣青蟹和大獺蛤人工苗種生產量穩居國內第一。近年來,累計為社會提供青蟹苗種8000萬只以上、方格星蟲中培苗種9000萬條以上、大獺蛤室內苗種6億多粒、織錦巴非蛤、鈍綴錦蛤等貝苗5億粒以上,累計輻射帶動方格星蟲(沙蟲)養殖面積5萬畝、青蟹養殖面積8萬畝、大獺蛤(象鼻螺)養殖面積4萬畝、其他貝類養殖3萬畝,年創造社會養殖經濟效益達10億元以上,推動了北部灣地區池塘、灘涂和淺海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廣西的海水養殖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對廣西北部灣海洋漁業經濟發展和沿海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地 址:廣西北海市長青東路92號
郵 編:536000
電 話:07792052295
傳 真:07792052295
郵 件:gxhys@126.com
聯 系 人:陳揚
單位網站:http://www.gxhyyjs.com.cn